查看原文
其他

萧山姑娘跨越2200公里来到了这里过“朝六晚九”的生活,她说……

汤圣洁 萧山网 2024-04-13

从四川省宜宾市出发,驱车三个多小时,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


以这里为起点,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一路翻山越岭,海拔逐渐升至两千多米,一个小时后,依德阿莫村终于呈现在金昰凯和同伴们眼前。



这里便是他们接下来要度过半个月支教生活的地方。


“有点尴尬”


在前来支教前,金昰凯自认为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正走进四川省美姑县依德阿门学校,开始任教后,在某些时刻,她还是免不了被这里的孩子学习或生活的现状所惊讶。


此行金昰凯是与另外17个同伴一起前来支教,他们中有幼小初高甚至大学老师还有像她一样的大学生和几个准大学生。


学校没有寝室,更遑论安装热水器,他们便在教室打地铺,6个男老师一个教室,12个女老师一个教室,每天就着冷水或是自己简单烧点热水洗漱。


但学校条件艰苦并不是金昰凯惊讶的原因。


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就读的她,被分配到教授音乐课。第一天上课时,她自信满满地问孩子们:“小朋友们都上过音乐课吗~”意料之中的肯定回答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异口同声的一句“没有……”。


“当时真的有点尴尬。”但金昰凯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下去,这一上她才发现,因为从未接触过音乐课,所以孩子们连“哆唻咪法嗦啦嘻”也不认识,面对乐谱也是一头雾水。


金昰凯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这里没有钢琴,孩子们唯一的‘乐器’就是嗓子。”她勉强用自己带来的平板电脑上的软件,为这里的孩子们弹奏了一曲,尽管他们背诵音符的样子像在背书,但是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渴望,让她徒生几分心酸。


“来之前知道我负责教授音乐课,我根据这里孩子们的年级备好了课,但没想到来到这里之后,他们全无音乐基础,我只好将课程内容完全改掉。”


依德阿门学校支教老师的一天


早上六点,美姑县依德阿门学校的教室里,负责做早饭的支教老师在晨光熹微中起了床。


随着厨房里飘出阵阵炊烟,七点到七点半,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吃完了早饭。这时,来得早的孩子已经到达了学校。


大家各司其职,有的找学生进行晨间谈话,有的准备接下来要上的课程。早上九点,琅琅书声响起,上午第一节课正式开始了。


金昰凯穿梭在教室之间,先坐下来听了一节数学课。“每个老师每天要听两节课。”此时,轮到做饭的老师则在厨房忙活,为所有师生准备午饭。十二点吃完午饭,老师们洗完碗,就在班级里管理孩子们的午休。


下午则是新一轮的上课、听课、备课,直到五点放学。放学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帮忙打扫卫生,部分老师则又回到了土灶前准备晚饭。


晚上七点半,学校才静了下来,只剩一个教室里还亮着灯,那是支教老师们正开着教学评议会,就白天的上课内容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九点左右,评议会结束,大家才各自就着自来水洗漱,在教室改造的临时“寝室”里准备入眠。


金昰凯说,美姑县依德阿门学校算上幼儿园一共只有七个班,一个年级一个班,附近四个村子的孩子都在此就读。



但这里基本没有固定的老师,支教老师一批批地来,又一批批地走。就连升旗仪式上敬队礼这一简单的动作,因为没有老师教,孩子们尽力做出的姿势都是歪歪扭扭的。


“其实这里的孩子不缺学习用品,近年来爱心人士的捐赠多,学校的硬件设备还不错,但是他们真的太缺知识了。”


土豆和花椒


一周下来,初来时略显不适应的金昰凯已渐渐对支教生活的作息习以为常。本来对做饭一窍不通的她,慢慢也学会了烧柴火饭,能帮着在厨房打打下手,偶尔也会因学生随手在旁边树上摘下的花椒而惊喜。



 “这是我见过最大的土灶。”是土灶就要烧柴火,部分家长主动从家里背柴火来学校,有几个孩子甚至自己上学时背来,他们中一些住得远的,每天要走四五公里的山路来上学。


略显沉重的柴火,压弯了这些稚嫩的背脊,小小的身影让人“破防”。


偶尔有一天,金昰凯发现,班里的位子空了大半,许多孩子都没来上课。她询问之下才得知,当天是赶集的日子,学校里不少孩子家里都全家出动,翻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去赶集了。


当地小卖部都少见,更何况是超市,赶集是购买物资的主要方式。


尽管支教将持续到月底,但班里有不少小朋友告诉王昰凯,20日之后,他们中很多人都不能来上学了。因为暑期正是土豆成熟的日子,他们得回家帮忙收土豆。土豆,既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主要作物,也是当地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这段时间,金昰凯还和同行的其他支教老师一起去了不少学生家中家访,很多家长听不懂普通话,需要小朋友充当“翻译”。


但令人高兴的是,他们的嘴角常挂着一抹微笑,他们和老师分享自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今孩子们都有学上,越来越多人都住上了有屋顶的房子,各家各户也基本都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金昰凯保持着每年献血的习惯,此前也曾多次在学校的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但支教还是第一次。


“小时候就在老师口中听到过‘支教’这个词,听着他们讲述山里的孩子生活、学习有多么不易,让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好奇又敬佩。在大学里听说一位老师曾有过支教的经验,这次我便主动提出一起来支教,想要亲身感受大山里的生活,也将我学到的知识带给这里的孩子。”


金昰凯告诉记者,“走出大山”对以前的她来说只是四个字,但现在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四个字对山区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临别的日期渐近,金昰凯的内心感触良多。和孩子们相处的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她已被他们的淳朴善良深深打动。


她说,孩子们有的腼腆内向,有的也调皮捣蛋,但他们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悟性都很强。而教育,则是为他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最关键的那把“钥匙”。


“孩子们值得受到更好的教育,虽然他们在大山里有大山里的快乐,但我也由衷地期盼着他们能早日拥有真正的老师,好好读书,走出大山,亲自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今后,我也会更关注教育、支教这方面的工作,希望有机会重新回到这里。”



文字 | 记者 汤圣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汤圣洁

责编 | 吴新红

审核 | 陈蓉


猜你喜欢· 致全区市民的一封信· “小开渔”到了!但8月杭州人最期待的这口,还得等几天……· 涉及奔驰、特斯拉、大众、丰田等品牌……这些汽车被召回!· 稻田鸭、稻田甲鱼、金奖稻米!今天萧山这场农产品活动,特价多多!· 这场省级比赛昨日落幕,萧山选手斩金夺银!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